巳時,相府。
丞相諸葛亮步履穩(wěn)健,眉含思緒,步過長長的檐廊,歸自身署屋。
他方從城東軍營巡視歸來。
仲冬十一月了,各部兵馬越冬之衣與糧秣,以及士卒輪休等瑣碎,總要前往巡視一番,方能安心。
尤其是,丞相亦想親眼目睹,哪各部兵馬的士氣更勝一籌。
為了決定,日后乃是留守成都,抑或者是調往漢中,部署籌謀北伐。
至于為何清早便去,是因丞相近期,鮮少有留宿相府署屋內。
一乃南中諸郡叛亂,粗綱已定,朝政事務皆少了些,可得日暮歸家之時。
另一,則是他最近多了一身份:大父。
孫諸葛攀,來于人世間十數(shù)日了。
初,丞相諸葛亮年過四旬而無子,便去信東吳,請長兄諸葛瑾過繼一子為嗣。
諸葛瑾以分屬兩國,而不敢擅專。
乃上書征求孫權同意后,才將家中次子諸葛喬,遣來益州。
喬,乃諸葛瑾第二子。
本字仲慎,與其兄諸葛?。ㄗ衷d),俱有名于時。東吳時人論,以為喬之才不及諸葛恪,而性業(yè)過之。
至蜀,丞相諸葛亮以他為己之適子,是故,改易其表字為“伯松”。
諸葛攀,便是他的長子。
含飴弄孫,乃人之天倫本性,丞相亦不例外。
雖不會因私而廢公,然日暮署事罷歸家于途時,尚是可心情急切一些的。
今巡營罷,亦心有別思。
既然諸葛喬已為人父,是否應該遣入軍中任職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