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br/>
——《孫子兵法》
原本,鄭璞等人修筑戍圍,便是融會“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精髓的做法。
哪料到,竟被反其道而行之。
兀那賊子朱褒,竟不知為何對一支尚不足千人的戍圍,如此上心!
今將大量糧秣耗在此,屆時朝廷發(fā)大軍來討,他尚能抵御乎?
駐足于箭樓之上,鄭璞眺望著遠處的賊營,心中百思弗解。
抑或者說,戍圍內(nèi)糧秣消耗過半,讓他心有不安。
昨日句扶及柳隱亦都商議過,以近日賊子無來攻堅為由,是否將各士卒配給的口糧適當減少些,以圖多撐數(shù)日。
畢竟,有遠慮者,方能致遠。
且,那朱褒賊子此來遣兵甚多,多得令鄭璞三人都心有所悟:依平夷縣李遺僅兩千有余的兵力,哪怕調(diào)撥兵馬來救援,亦會被朱褒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唯一寄望的,乃是李遺能如其父,庲降都督李恢般胸有韜略。
譬如見此地無戰(zhàn)機,便率兵轉(zhuǎn)去騷擾朱褒的糧道!
以攻其必救,逼迫朱褒解圍而去。
然而,鄭璞兀自心忖一番,又覺得如此圍魏救趙,或許亦難得逞。
兀那賊子朱褒,連圍三闕一、圍點打援都結(jié)合著用了,安能不留心平夷縣的兵馬異動邪?
豈能不防劫糧道邪?
或許,李遺甫一率軍出城,朱褒便得到消息,趁機先行沿途設伏了吧?
唉..........
苦哉!
本想堅壘而守,卻不想成了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