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蓁的母親周氏原是京城人,她的外祖父生前曾經(jīng)官至禮部侍郎,家世和姚家比起來算是天壤之別。
姚家就是臺(tái)縣清溪村的一戶普通農(nóng)家,雖然張氏說祖上曾出過高官,但那也是前朝的事了。近些年姚家也只有明蓁的父親姚思禮才學(xué)出眾,在隆成二年殿試中考中二甲第一名。
姚思禮中了進(jìn)士之后入了翰林院,又得到了明蓁外祖的賞識(shí),這才把小女兒周舜英許嫁與他。
后來姚思禮外放在順天府轄下的安縣做知縣,他為官清廉,體恤民生,在查辦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搶占村民土地一事時(shí),因?yàn)椴辉羔咚角槎米锪顺⒌臋?quán)貴。
姚思禮被迫辭官還鄉(xiāng),當(dāng)時(shí)剛滿八歲的明蓁跟隨著父母一起回到了鄉(xiāng)下老家。
明蓁的祖父姚老爺子也是讀過書的,他自是不愿兒子和貪官同流合污留下罵名,很是贊同兒子辭官的決定。
但是張氏卻因?yàn)閮鹤愚o官?zèng)]有了往日的風(fēng)光而耿耿于懷,她不敢埋怨姚老爺子和兒子,只能把不滿加在兒媳周氏身上,對明蓁也是極為不喜。
張氏說起姚家曾經(jīng)的風(fēng)光,周氏聽了面色絲毫不變。
“婆母要是沒有別的吩咐,兒媳就帶著明蓁回房了。上次的佛經(jīng)還有大半沒有繡完,繡鋪那里還等著兒媳交貨呢?!?br/>
姚家是農(nóng)戶,家中的女眷自然不能和那些大戶人家的夫人小姐們相比,她們也是一樣要做活計(jì)的。
周氏自小在京中長大,對農(nóng)活是一概不通的。幸好周氏有刺繡的手藝,經(jīng)常在縣里的繡鋪接一些繡件,賺的銀子大半也都?xì)w到公中,張氏這才沒有逼著她下地做農(nóng)活。
果然聽周氏說起刺繡的事情,張氏的面上才和緩了些。要知道繡這幅佛經(jīng)繡鋪那里給出了二十兩的高價(jià),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這下張氏也不好再多挑剔什么了,揮揮手放她們母女二人回后院去了。
姚家的房子布局和別處有些不同,前院有五間正房,東西兩側(cè)各三間廂房,是姚思禮中舉人那年家里蓋下的。姚思禮進(jìn)京后,一直是二房一家跟著姚家二老居住。
八年前姚思禮辭官回鄉(xiāng),兩房人擠在一處,周氏深覺不方便,于是拿出她的嫁妝錢在后院同樣蓋了五間正房和廂房,明蓁一家就現(xiàn)如今就住在后院。
張氏一直想把房子建成像村里的大財(cái)主陳員外家那樣的三進(jìn)大院落,可周氏把剩余的嫁妝錢在村子里買了田地,直言再?zèng)]有余錢建房了,張氏只能作罷。
因著方才的事情明蓁并不急于回房,而是跟在母親身后進(jìn)了父母住的東側(cè)間。
“娘,您要繡佛經(jīng),我來幫您分線吧!”
女兒這么乖巧貼心,周氏心底的怒意也消了大半。想到婆婆對蓁蓁的輕視,周氏更加心疼女兒。
“蓁蓁,你祖母的話你不要放在心上……”
“娘,”明蓁打斷周氏的話,笑著偎在她身邊撒嬌:“我不在意的,我只知道您和爹心疼女兒,萬事都有你們?yōu)榕畠鹤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