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了絕大的代價之后,秦軍終于是抵達(dá)了軹城的城樓之下。
兵力的損失倒在其次,更重要的還是箭塔等攻城器械的損失,面對著如此堅城,即便有著足夠的攻城器械都且費(fèi)點(diǎn)功夫,更別說如今的情形了。
不過這在蒙驁的眼中,倒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畢竟在河雍城等待的這一日,就是為了這些攻城器械,自然秦軍不可能只準(zhǔn)備了這么一波而已。
既然攻城器械損壞了,那就再補(bǔ)充就是了嘛!
當(dāng)即,蒙驁便下令道:“傳令,第二梯隊攻城箭塔,立即出發(fā),注意拉大間隔避免被趙軍集中擊毀?!?br/>
“是?!鄙砼缘膫髁畋⒓创饝?yīng)道。
很快,嗚咽的號角聲再次響起,秦軍整齊的軍陣再次集結(jié)。
一座座的箭塔和云梯等攻城器械又被秦軍從后陣之中緩緩地推了出來。
不過這次,這些攻城器械,卻沒有像剛剛的一樣依次排成陣列。相反,箭塔與箭塔、箭塔與云梯之間,幾乎都離著八丈遠(yuǎn)。
是的,迫于趙軍投石車的壓力,秦軍將本應(yīng)集中使用的攻城器械全都分散了開來。
這當(dāng)然大大的減少了趙軍拋石車的威力,原本覆蓋型的攻擊下,一擊可以摧毀數(shù)架箭塔,這一分開之下,瞬間減少到了一架。即便趙軍的裝填再快,其戰(zhàn)果也將降低大半。
同時,巨大的間距也更有利于攻城器械做出臨時的規(guī)避動作,而無需擔(dān)心碰撞和影響到其他
的器械。
顯然,這樣的舉措下,趙軍投石車威脅將能降到最低。
當(dāng)然,凡事有利皆有弊。這樣分開行進(jìn)雖然有利于規(guī)避趙軍的投石車,可在同時也削弱了秦軍自身攻城器械的威力。
尤其是對于箭塔而言,由于其所載人數(shù)終究有限,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對所在區(qū)域敵軍弓弩兵的不間斷的壓制。
往往在作戰(zhàn)中,需要兩至三座箭塔才能堪堪與一段城墻上的弓兵完成對射,而想要壓制,更需要三至四座箭塔,才能完成。
最要緊的是,這些箭塔的距離,決不能太遠(yuǎn)。否則,通訊不暢之下,配合定然無法默契,必然會增加壓制的難度。
而且,一旦距離過遠(yuǎn)了,更是無法形成對同一段城墻的壓制。
顯然,這是一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辦法。
至于到了城樓下再微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