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速速答應(yīng)秦王吧!”
深夜的韓王宮中,傳來一聲低沉的乞求聲。
那是韓之國的大夫在苦口婆心地勸說著還在動搖中的韓王。
“再不答應(yīng),咱們的家底子就全打光了??!”
“便是打贏了秦國,我們分的也不過是四分之一的地盤,還不如跟著秦國,還能分到三分之一的土地?!?br/>
一群的大臣,幾乎異口同聲地為秦國說著項。
這些肉食者們說的有道理嗎?或許是有的,但如此多人的異口同聲,顯然沒有那么簡單。
這當(dāng)然是秦國黑冰臺的功勞。
如今站在韓王身邊的幾位所謂的心腹,不說全部,幾乎有八成都接受了來自秦國的饋贈,加上秦國常年來給韓國留下的幾乎不可動搖的印象,剩下的兩成,即便感受到有所不妥,也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不敢有任何的反駁之語。
只是,即便如此,韓王卻還是稍稍有些遲疑。
“秦國?”韓王皺著眉,喃喃地說道:“可是,就怕秦國大戰(zhàn)完了之后又反悔啊!”
韓王的話語一出,倒是令眾人無力反駁。
秦國在六國中的信譽著實談不上好,尤其是在張儀誆騙了楚國之后,雖然秦國的國力在不斷地上升著,可國家信譽卻在逐年下降。
這一點,幾乎每個國家每個君王心中都有數(shù),只不過因為秦國的強大,各國也都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也因為秦國的強大,讓秦國需要用誆騙的手段的機會越來越少,
但君王是有記憶的,秦國的信譽也并沒有因為這些年的作威作福而稍有改善。
如今秦國求來,韓王也知道這個條件要比趙國開出的好上不少,不僅是利益,還能減少自身的損失,甚至韓王也認為如果自己倒戈的話,秦國會有更大的幾率能贏得這場戰(zhàn)爭。
可問題是,信譽已經(jīng)破產(chǎn)過一次的秦國,還值得信任嗎?
話音落下,韓王隨即抬起了頭,試圖在他的心腹口中找到一個答復(fù)。
顯然,聽著韓王的擔(dān)心,看著韓王的舉動,不難發(fā)現(xiàn):韓王的內(nèi)心實際已經(jīng)大大地偏向了秦國,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說得過去的理由,甚至是借口而已。
自然,在韓王的一眾心腹之中,就有那善于察言觀色之輩,當(dāng)即便猜透了韓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