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新任雍涼督帥司馬懿,已然到任兩月有余。
在花費月余時間巡視各部兵馬后,他就一直待在扶風郡的陳倉。
親自督促將首起郿縣的成國渠鑿穿到陳倉,開辟田畝實行軍屯,以供關(guān)中大軍守戎所食。
“戎卒自給,國以充實”,是司馬懿一直貫徹的主張。
早在任職曹操丞相軍司馬的時候,他就曾建言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余萬,非經(jīng)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出任荊豫二州督帥時,也勒令各郡縣大舉軍屯。
如今,來了關(guān)中也不例外。
尤其是促使曹真歲初無奈退兵、忿恚而亡的主要誘因,便是大軍后續(xù)糧秣被亂民所毀。
“足食,軍心可安;軍安,則關(guān)中可安?!?br/>
在上表雒陽時,他是如此陳述的,讓曹叡與袞袞諸公稱善。
亦允了他自主辟命軍屯所需的僚佐,以及行軍屯的策略時從北方鮮卑、匈奴部落購入耕牛而設(shè)的軍市。
其中,辟命的僚佐有二人,頗令人矚目。
一是扶風人,天子近臣給事中馬鈞。
其人出身貧寒,有口吃不擅言談卻精于巧思。
司馬懿辟他為僚佐,是打算讓他仿造大漢的筒車,用于軍屯灌溉。
這些年丞相諸葛亮迫于大漢人力不足,便開始在漢中郡、隴右等地大舉推行無需人力運作的筒車進行田畝灌溉。
亦不可免的,被魏國細作發(fā)現(xiàn)了筒車的妙用。
另一則是荊州義陽人,典農(nóng)功曹鄧艾。
其人也同樣出身貧寒且有口吃,又少孤,是魏武曹操得荊州后,強行遷徙入汝南的屯田客。雖少有大志、胸有韜略,但受限于門第,年近不惑仍無有晉身之階。
司馬懿坐鎮(zhèn)宛城期間,巡視屯田時偶與之談,賞其才學,以為干吏,乃擢拔于群。
如今更是引為腹心,讓他轉(zhuǎn)軍職主事屯田以及演武士卒,以備他日隨軍征伐。
而設(shè)軍市,則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