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丞相諸葛亮開府,并宮中府中俱一體的緣故,相府僚屬的任命,皆是以朝廷詔令辟命的。
是故,前來什邡鄭家桑園傳辟命的,乃是天子的近侍郎官。
只是這位謁者年未弱冠,上唇下顎的胡須,尚未茂盛;那故作嚴(yán)肅的年輕臉龐,依稀還能看出些許稚氣來。
尚且,還有另一常服少年郎,斜傍在謁者身側(cè)。
看那衣著行止,隱隱有書卷氣。
怪哉!
何時(shí)開始,謁者外出署公,竟能攜友朋同游矣?
若不是隨行那幾位頂盔貫甲的禁衛(wèi),太易識(shí)別,鄭璞甚至都以為是假的。
按捺下心中詫異,執(zhí)禮甚恭的接過詔書,走完流程后,鄭璞便笑容殷殷,隨口客套了句,“有勞諸位撥冗跋涉而來,在下這就令人備下宴席,為諸位洗塵怯汗,還望莫作推辭?!?br/>
嗯,真就客套。
一乃朝廷自有法度。
身為天子近臣謁者,傳召完畢,理應(yīng)立即歸去復(fù)命。
另一,則是丞相諸葛亮執(zhí)法甚嚴(yán),申令署公時(shí)有玩忽行止以及杜絕宴請之風(fēng)。
就算這謁者沿途勞頓,也應(yīng)在郵驛歇腳才是。
卻不想,那年輕謁者,聞言竟喜笑盈腮,喚一甲士先行歸去成都稟信,然后對鄭璞拱手作禮,言謝道,“能得子瑾兄之邀,實(shí)乃幸事也!安敢辭耳!”
喔!
莫謝。
你若不怕歸去后,被上官依法申責(zé)便是.........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鄭璞微愕然,立即緩和了神色,連忙頷首出聲笑應(yīng)。
又喚出家中婢女,引諸人先去別屋洗塵暫歇,以及讓家仆盡快備下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