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但被柳隱問及為何要和馬謖論軍計、圖丞相府辟命時,即使心中早有準備,鄭璞還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并非不想回答。
而是覺得這樣的問題,以后他還會陸續(xù)遇到。
緣由,依舊還是他乃益州士人。
尤其是,他還有一位固節(jié)不移、不仕先帝的先父,所以備受矚目。
如今大部分益州豪族,對蜀漢政權(quán)的抵抗,是采取很溫和的消極態(tài)度,不愿意“竭誠效命、榮辱與共”。
譬如柳隱,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成都柳氏乃世家大姓,族內(nèi)有學之士頗多,但如今唯獨柳伸出仕。
其余子侄,如柳隱年過三旬,卻寧可終日游蕩山野狩獵為樂,亦不愿意出仕為官。
理由之一,是因為這些益州豪族,并不看好蜀漢的未來。
天下三分之勢,夷陵之戰(zhàn)后,蜀漢最式微!以一州之地,想克復中原,談何容易?
亦或者說,無異于癡人說夢!
他們不想將舉族的身家性命以及未來,都壓在希望飄渺的蜀漢朝廷!
讓家中一二個子侄出仕,向朝廷以示自家無反心、做恭順態(tài),足以保全家族富貴便罷了!
且,從世家傳承上百年的底蘊而言,他們不乏后路。
譬如東吳的吳郡陸氏,便是如此。
吳郡陸氏上位家主,是廬江太守陸康。被袁術(shù)派孫策圍城攻伐兩年,陸氏宗族百余人因此戰(zhàn)死傷過半,兩家堪稱血仇!
然而,孫策入主江東后,吳郡陸氏依舊風光無兩。
陸康之子陸績出仕孫權(quán),陸遜更是妻孫策之女,如今成為了孫吳的大都督!
亦是說,這些益州豪族只要耕讀傳家的底蘊在,無論誰入主益州,他們都不乏再度崛起的機遇。無需在看不到希望的蜀漢朝廷付出太多,以免傷了家族的根基。
另一緣故,乃是他們看清了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