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不利,從不因人而異。
于滾滾濃煙中,馬忠雖順勢突破塞道的防御工事,然而亦無法順勢掩殺突入叛軍的營寨,擴大戰(zhàn)果。
是故,他在朱褒率軍退歸營寨后,便止軍攻勢。
轉為讓士卒們清理火勢以及路障等,靜候道路徹底通暢了,再發(fā)動攻勢。
然,朱褒卻是不想再戰(zhàn)了。
并非是他無力再戰(zhàn)。
被朝廷大軍趁濃煙襲來時,他見無法抵御,便勒令各將率呵斥兵卒歸去營寨內(nèi)扼守。
兵力僅損失了三百有余。
且?guī)谉o臨陣戰(zhàn)死者。
至于是為何損員,或掉隊被俘了,抑或是趁混亂之際逃亡了,無人知曉。
而是他覺得,毫無意義。
雙方兵力相較,朝廷討伐軍更眾,他無險可守,勝算不大。
另一,則是于此處傾盡嫡系兵卒,與馬忠決一死戰(zhàn),勝了亦損失不小。哪怕?lián)p失一半兵卒,他日后都難以壓制牂牁諸縣的蠻夷部落。
只是兩軍對壘,誰都無法來去自如。
他有心退兵,又擔憂出了營寨后,馬忠會趁機大舉遣精銳突陣,演變成為雙方不死不休的短兵相接。
因而,他思得了,金蠶脫殼之計。
先頻頻遣幾部士卒,修繕營寨外圍的防御,做出死守的姿態(tài)。
暗地里,卻是偷偷讓心腹部將,攜輜重糧秣等物,趁著夜色先行南下。待無輜重拖累行軍速度后,才縱火焚了營寨阻止追兵,率軍倍道撤兵。
并且親自領了精銳斷后。
馬忠見火光起,又得聞斥候聲稱朱褒退兵時,并未攜帶輜重后,略作思緒,便了然其中緣由。
亦無被朱褒于眼皮底下走脫的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