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盡知之,猶有言諫之?
對鄭璞似是相悖之論,丞相諸葛亮略作思緒,心中便有了一絲了然。
有疑惑,不過是無有出兵之念,故不曾有思罷了!
“子瑾意所指者,我知矣!”
是故,丞相亦然眉目舒展,笑顏潺潺而謂之,“兵出之處,莫若陰平氐王強端也!”
“然也!”
聞言,鄭璞擊節(jié)而贊,嘆息出聲,“璞窮十數(shù)日之思,方有所得;丞相須臾之間,便一矢中的。故可謂,璞所進之言,無異于班門弄斧,螢火灼皓月之輝耳!”
“呵呵~~~~”
輕聲而笑,丞相擺了擺手,示意鄭璞莫作阿諛奉承之言。
隨即,又揚眉發(fā)問,“費文偉方歸來數(shù)日,子瑾竟已思慮十余日。莫非子瑾早有所料,孫吳必邀我大漢出兵策應邪?”
“回丞相,璞雖小有自負之心,卻不敢稱有未卜先知之能?!?br/>
鄭璞笑容可掬,連忙解釋,說道,“璞從金堂峽歸來之時,得知丞相外出署軍治戎,乃閑作自思,如北伐出兵之途、關中以及隴右各方勢力等。今得丞相示孫吳國書,故有感而發(fā),非是有先見之明耳!”
“善!”
作恍然態(tài),丞相含笑,輕謂之,“夫籌畫士,未雨當綢繆,子瑾可當此謂也?!?br/>
言罷,便憑案起身,轉去兩側庋具。
尋了一陣,便取出一牛皮輿圖,步來幾榻鋪展而開,側坐細細掂量,捋胡而思。
正好跪坐幾塌側的鄭璞,探頭而顧,方發(fā)現(xiàn)此乃雍州一帶的輿圖。
繪圖不算精細,僅是大致劃分了隴右各郡縣,以及標注山川河流、關隘戍圍,以及道路走向與逆魏在隴右安置羌氐部落的地點等。此圖,應是駐守陽安口的馬岱,以利誘羌氐部落交易戰(zhàn)馬,然后暗中遣細作探知軍情而畫的吧?
原來丞相為北伐計,已綢繆如此之多矣!
心中大為詫異的鄭璞,不由嘆服不已,對丞相謀事之謹慎與仔細的感官,再度上了一臺階。
而正細細查看輿圖的丞相,對此自是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