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留贊亢聲作邀,以破合肥報國與揚名為誘求戰(zhàn),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
畢竟,攻破合肥城乃是江東君臣汲汲以求的冀望,更是無數(shù)次鎩羽而歸的恥辱。
年歲尚輕的張休、顧譚與顧承三人聽罷當(dāng)即慨然應(yīng)諾,皆愿奮死相隨。
至于攻打合肥城乃是朱桓部的職責(zé),貿(mào)然橫插一腳會不會導(dǎo)致戰(zhàn)略失誤什么的,他們并不在意這點。
他們都是重臣之后,且留贊才是督軍,求國裨益之事何須擔(dān)憂事后追責(zé)?
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為太子孫登的僚佐,即使橫插一腳,朱桓也不敢越過天子處置他們。
尤其是他們覺得留贊的計策,成功率太大了。
留贊乃是將魏軍俘虜細細拷問后,得悉了此地糧秣將運送往合肥城,故而打算從軍中挑選敢死之士四百余人,易魏軍屯田卒與屯田黎庶的服飾,親自率領(lǐng)喬作運糧隊入合肥。
而顧張三人則是晝伏夜行,悄然引軍先去合肥城外潛伏,待留贊詐開合肥城門、暴起奪城時再悉數(shù)殺來,一舉陷城!
顧張三人并不覺得,詐開城門之策會被魏軍識破。
緣由自然是魏軍絕無意料到,江東會一年兩度出兵來犯,更不會意料到吳軍會如此膽大妄為前來詐城。
況且,留贊乃是留了后路的。
魏國駐守在淮南的兵馬,大多屯在壽春。
而合肥新城乃是充當(dāng)前哨戍圍的屬性,滿寵在修筑時挑選的地點乃淝水的分水嶺(將軍山)前,南淝水的源頭(遺址今尚在,已建成公園)。
城小而巍,南北約近百余丈、東西約六十余丈,有護城河。
如此之小,城內(nèi)自然也無法容下多少兵馬。
依以往估算,大致常駐兩千罷。
故而,即使留贊詐城被識破,他們亦能從容撤退,前去陰陵縣執(zhí)行先前的調(diào)度。
因為兵馬太少的魏軍不敢出城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