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所謂的“敢死之士”于當(dāng)夜子時,口中銜枚,先后縋城而出。
不過這些人一出來,士氣就不怎么高。
主要原因在于,主將沒有出城。
這種敢死之戰(zhàn),主將卻不敢死了,被派去“敢死”的士兵的士氣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當(dāng)然,李政并不認為自己是怕死,但他可是身負一城安危的主將啊,他出去,萬一出了點什么事,襄陽可就完了。
李政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對。
現(xiàn)在襄陽的確危急,但也沒有到了孤注一擲的時候,就算是樊城真的被攻下,只要大周主力趕到,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反正只要按部就班的守城,在沒有人獻城的情況下,襄陽起碼能夠堅持半年。
保守一點,堅持三個月總該沒有問題吧。
其實,歷史上宋元的襄陽之戰(zhàn),可是足足打了六年,最后以主將呂文煥向蒙元投降才告終。
三國時的襄樊之戰(zhàn),“威震華夏”的關(guān)羽前前后后打了近一年,也沒能攻下襄陽和樊城。
但是小兵們卻不愿意想那么多,也不知道那么多,他們只知道自己要冒死偷營了,但主將卻留在了城里不敢出來。
一行人馬黑向大虞軍主營前進。
然而還沒有摸到主營就被發(fā)現(xiàn)了。
被發(fā)現(xiàn)也屬正常。
夜晚大營的守備,本來就有一套嚴格的標(biāo)準(zhǔn)與流程,軍營附近不允許有成片的樹木,多置火把火炬,還安排多重哨崗,又通常有不止一座營寨,想要偷營,而且偷營成功,哪有那么簡單?
歷史上被偷營成功的,基本上都犯了輕敵的錯誤,很多還是因為久攻不下,軍心疲憊,這才犯錯。
但大虞軍主力這才來襄陽幾天啊?正是士氣高漲、守備森嚴的時候。
哨兵很快發(fā)現(xiàn)了敵人,立即擊鼓傳遞消息。
夜間執(zhí)勤未卸甲的將士立刻來到第一線,其他士兵也在將官的指揮下,迅速著甲、列隊。
在古代,如果夜間遇襲,還能夠分批抵抗從容著甲的軍隊,絕對稱得上是精銳了。
董璜也在睡夢中驚醒。